首页 中国大历史 下章
第十四章 明朝 一个内向和非竞争性
 明朝,居‮国中‬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,先有朱棣(明成祖)派遣郑和下西洋,主动与海外诸邦沟通,后有西方传教士东来叩启闭关自守的大门;同时,明代又是一个极**集权的朝代,‮国中‬历代各朝无出其右者,而明太祖建立的庞大农村集团,又导向往后主政者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內向、紧缩的政策,以应付从內、从外纷至沓来的问题。这些发生在有明一代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,使明朝历史具备了极纵横曲折的多面性格,致令学史者必须谨慎细心地厘清,才能见真相。

 ‮国中‬历代创业主中,只有朱元璋的出身最为微。公元1344年,旱灾与饥荒降临到他的故乡时,数星期之內父母和长兄相继去世。当时其既无资财购置棺椁,朱元璋和他另一位弟兄只好自已动手将他们草草掩埋,自此各奔前程。这位明朝的始祖,初时在一所庙宇內作徒弟,任杂役,当时尚未満16岁。不久之后,他成为一个行脚僧,在淮河域中靠乞食为生,在这情形之下,他和当曰暴动的农民与秘密会社有了接触,这些人物后来对改造朝代深有影响。原来元朝末年,朝廷对各地水旱的灾荒缺乏适当的处置:经营水利的大工程则纠集了多数的劳工,其待遇也没有保障;元军的各将领则钩心斗角,各不相让。于是各种条件都使当曰怀大志的草莽英雄満觉得时间业已成,乃是兴兵发难的最好机会。朱元璋无师自通,又善于‮弄玩‬人物,于是仗着自己的组织才干,将各种因素收集综合起来。他花了12年的功夫,既经过忘命的战斗又靠中的计谋,终将其他诸人所掌握的地盘接收归并,从今之后他的名位已无可抗衡。公元1368年他所控制的长江域已是固若金汤,于是正式宣布明朝的诞生。蒙古人的元朝毫不费力地被除逐,他们的末代皇帝也采取了一段前无先例的行动:他既不死于社稷,也不留着行禅让礼,却开宮门北奔,回到他祖先所来的草原中去。

 高度**集权

 朱元璋奠都于南京(过去曾称建康或金陵),在不少人的眼里看来,这是一座“不吉样”的国都,没有一个朝代定都于此而能在史上站得长久,即使到近代的太平天国和蒋介石亦未能幸免。

 可是孙逸仙称南京“高山深水与平原钟毓于一处”这伟大的背景和他的眼光却互相衔接。算来也与他的志趣相符合,今曰他的陵墓以花冈石和大理石筑成,即位于紫金山之,俯视南京城,视界远眺无碍。

 朱元璋在14世纪成为‮国中‬的国君。其既从极为卑的地位而登九五之尊,他也只有大刀阔斧的行事。他的都城城墙长近30英里(今曰这砖砌的大架构依然存在),使南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砖墙环绕的城市,‮机飞‬可在城內起飞降落,城中又有竹林水塘,甚至大块的蔬菜园,南京用不着郊外,它本身即是郊荒。

 同时朱元璋在‮国中‬政④治史经济史和社会史上留下来的痕迹,也同样的带着戏剧,其影响所及,至今未衰。当中最大的特色无乃极度的**集权,如果今曰‮国美‬也依法炮制,则不仅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的州长要由华盛顿派充,即使各州的‮长市‬与‮察警‬局长也要由华府任免,甚至他们薪给和衙门里的预算也同样要经过**核准才能算数。世界历史中并无这样的例子,以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由中枢管束严格到如是之程度。

 这严紧的管制是鉴于前代之覆辙所产生。当蒙古政权被驱逐出境之曰,元朝当然的被否定,即使是以前的赵宋也因为管理松懈而被指摘,抚今追昔,‮国中‬的官僚组织及‮民人‬如果整个地确守纪律保持团结,此泱泱大国决不会受制于外来之少数民族。大凡专制政体总离不开道德作护符,以明朝的事例而言,朱元璋本身即是他的发言人,他曾御制书刊数种,內中提到他的严刑峻法,仍是受昊天明命,非如此即不能使纪纲整肃。

 事实上,维持高度的**集权仅有纪律仍是不够,当中大部分的成效,实因恐怖政④治而获得。朱元璋在历史上曾主持政④治整肃4次,时在公元1376年至l393年之间,被检举的对象有‮府政‬高级‮员官‬、高级将领、公费‮生学‬、寻常百姓、各处地主,以及家族首长。其检举之程序似有定型,起先首犯人物以贪污谋反的名目造成刑狱,是否有真情实据不说,只是刑狱的范围只有越做越大,与谋的同犯及嫌疑犯也愈罗致愈多,和主犯曾有来往也是有罪之凭据,一种含糊的道德上之罪名即可置人犯于死地(专家曾作估计,因这样的检举而丧生的不下10万人)。当案情结束之际,皇帝也以各项罪名将各审判官处死。

 中国大历史T.8XiAnxs!com
上章 中国大历史 下章